自贡买房 >自贡楼市 >正文

房地产预计快稳住了

来源:吉屋网   2024-04-26 10:28:13
自贡买房交流群-94群(336)

地产下行期,好消息、坏消息都多。

但结构上看,坏消息占比高,这本身就是“坏消息”。

其实也不是“空、军”厉害,而实质是形势不容乐观。

1, 人们喜欢放大坏消息和悲观情绪,比如眼下房地产会二次探底吗?比如再这样下去房地产会垮掉吗?

房地产肯定不会垮掉,因为房地产是日不落产业。

人们生产生活、生产、生态都离不开物理空间,离不开房地产。

而人和企业都在成长蜕变,意味着购房需求、换房需求持续存在。

同时,中国大批老房子需要破烂不堪,拆建需求巨大。

同时,当下的人居痛点众多,核心一二线城市人均住宅面积其实低得可怜。对比老美、日本都是独栋别墅业态为主,所以,中国核心一二线城市人均面积,居住品质改善,都大有空间和改良需求。

一个行业最大的悲哀是需求萎缩。但房地产没有。

中长期看,中国房地产市场需求和人居痛点依旧巨大,只不过眼下被“管制调整”而短期悲观而已。

所以地产人,不用过度悲观。

欧美日,早就经过几轮房地产危机,金融危机,但房地产现在依旧坚挺,核心城市房价也依旧在高位,比如纽约20万\平米,东京10万\平米,比如2023年美国房地产占GDP依旧高达11%。

别人城市化进程,人口红利基本都结束了,但房地产产值依旧大。

这也说明,中国房地产,“纵深成长空间”都是有的。

眼下的困难只是短时的,最多中短期。

2, 谈了行业长期有信心外,再谈谈企业。

眼下昔日灯塔房企都被国际评级为“垃圾级”,民企之光滨江也传闻要被国资收购,虽然辟谣了,但杭州市场下行的确对必将影响太大……当然也不能完全说国际评级机构就是恶意做空。

一个事实是,民营房企短期销售下行压力的确存在。

常识是,一旦房地产销售持续下滑,不仅仅是民营之光,央国企也很难绝对“安全”。

眼下销售下行,也开始将压力传导给央国企。

比如2024年一季度即使头部央国企销售下滑也高达30%到50%。这在22,23年是没有过的现象。

3,灯塔民企要保住,不是说个体安危,而是站在国家高度,行业高度去看仅存头部民营的安全问题。

其一,灯塔民企一旦爆掉,所有房地产金融链、供应链会形成进一步“踩踏”效应,加剧整个房地产50个产业链进一步收缩。

其二、单纯16家央企和新老不均的地方国企,他们产能有限,短期撑不起10万亿房地产大盘子,一旦灯塔民营爆雷,引发行业跌破10万亿,甚至6、7万亿是完全有可能的。

4, 前2年央企拿地冲得很猛,但24年央国企也开始认识到过去过于乐观,如今24年也开始“收缩、瘦身、拼命调结构”。

其一,24年10强房企都不公开年度销售目标。

很多央国企掌门人都表示24年市场不确定性很大,上半年是没戏了,下半年也是待定,全年销售能维持就不错了。

其二,不好的区域市场、弱市的三四线都在被收缩、合并、裁员,都在被抛弃。

比如一些国央企的大区拆分让其他周边区域给分开“接盘”了。

5, 地产下行期,安全比发展重要!

龙湖也表示:公司现金流,2024年债务安全需求优先于企业发展(拿地)需求。

本来三道红线绿档有15%有息融资空间的,但2023年即使央国企都在压降有息负债。

增长、扩张这个事,就连央企也开始不提了。

6, 房地产对24年有没有信心,不能只看他们怎么说,关键得看他们怎么做?

比如房企“新开工面积”代表着开发商最真实的“信心指数”。

一年之计在于春,但让人揪心的是——2024年一季度房企住宅新开工面积再次下跌到1.25亿平,预估全年搞不好下跌到5亿平米。

对比23年是6.9万平米,是郁亮强调的超跌。

结果2024年还在继续下探,看来开发商对24年信心也是不足。

不仅仅是新开工面积缩量,房企这3年“新增拿地”也在大幅度收缩,这势必会影响2024年、2025年销售进一步下探。

比如2021年土地出让金8.6万亿,如今23年前11个月下跌到4.2万亿左右,而且这4.2万亿还有一小半(39%)是城投托底。这意味着市场真实拿地总量基数已经在3万亿左右了。

房地产销售就是靠拿地持续驱动的,近3年房企拿地总量大跳水后,24、25年的房企销售势必不容乐观。

7,24年开发商普遍压力很大,核心供大于求的格局更失衡、更严峻了!

一个透着冷气的数据是24年库存总量继续在“大增”。

数据说话,2023年商品房待售面积6.7亿平,比上年增19%。而2024年前2月库存总量继续再增15.9%,达7.6亿平米,这已超越上一轮2015年的库存高峰,堪称历史最高。

2024年如此高库存,意味着2024年销售竞争将进一步白热化。

为何24年前2月暴增9000万新库存?原因很简单,新推的房子卖不出去啊。2024年百强房企前2月销售下跌51.6%。

8,高库存是毒药,是癌症,尤其此刻地产下行期更是如此

量大质差的高库存,意味着房企多轮资产减值,意味着长期滞销,意味着资不抵债。

所以2023年,万科,保利、中铁等房企都在拼命“去库存”。

甚至去库存是房企第一战略。

9,都知道三四线城市现在不能碰。

反过来,头部央国企都在修筑更高、更安全的“堤坝”。

比如泛泛的“一二线”已经不够用了,头部房企拿地开始聚焦最核心最牛的“38城,20城,10城”。

一句话,头部房企能看得上的城市,已经就10多个了!

比如保利盯上的拿地城市,从过去38核心城市占比80%多,到如今23年几乎100%都在38个核心城市。

比如龙湖几乎只在14个最核心的一二线城市拿地了。

中海更绝,仅仅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23年拿地占比就近一半。

他们的意思很简单,眼下下行和波动市场,中国667个地级市,也只有这10多个,20个城市最安全、最保险,也是最有现金流保证的。

他们的拿地、投资、人员、销售基本都围绕这20多城市展开了。

但问题是,全国600多个城市,剩下的95%的城市怎么玩?

10,眼下一二线和三四线的确有差距。

2023年,房企新推盘二线城市年度去化率56%,而三四线城市年度去化率只有36%。这意味着啥?意味着房企在三四线拿地销售开盘卖的话,你当年新推项目三分之二都会卖不出去。

等于说三四线拿地了,基本三分之二,都变成“新增库存”,囤在你手里。

即便是珠海、常州等三线经济强市,2023年下半年项目首日去化率不足10%的情况也屡见不鲜。

三四线城市,的确让房企头疼,几乎成了拿地禁区!

11,说一个营销的好消息。

现在都说房地产症结在需求侧,核心是老百姓没钱买房,收入少,就业差、未来收入也没信心。

同时,大多人也看到,房地产新房从21年18万亿跌倒23年11万亿,而同时这3年库存总量又在增加,房子品质新时期在提升,所以大家都认为房地产核心还是“需求不足”,老百姓没钱。

好消息是大家漏掉了全国二手房买卖的“走强”的信息。

相对22年,2023年全国二手房成交占比是大幅度上升的。

其一,绝对值看,从22年5.4万亿,上涨到23年7.1万亿,上升了1.7万亿。

其二,二手房占比从22年30%上升到23年40%,也就是说2023年房地产二手房买卖占了全国新房二手房总成交的四成。


常识是,老百姓买二手房也是有效需求的一种,这也真实代表了老百姓的购买力。

所以总盘子看,一二手房交易总量已经从2022年的18.6万亿上升到2023年的18.9万亿。

所以一、二手加起来总量看,2023年房地产综合市场是“正增长的”!

既然是正增长,这也反向证明了房地产市场“需求力、购买力”是够的。

购买能力没有太差,购买意愿不足,才是房地产销售改变的关键。

下一步房地产最大的问题,更多是解决预期,解决未来信心。

12,应该说只要经济形势不太悲观,能够企稳适度回升,那么未来的房地产市场“总盘子”中短期不会差。

比如所谓的出生率减少这个事还早着了,毕竟出生率大幅度降低是最近2、3年才发生的事,等他们长大到30岁买房形成“有效购房总人口”的缩量效应,还早着了。

所以,只要经济稳,收入稳,那么房地产中短期是能企稳的。

但眼下房地产一个被忽视的问题是——新房成交短期依旧不乐观,这至少有2大表现是很要命的。

其一、新房的去化率在持续下滑。

比如2019年新房开盘年度去化率在68%,即一年新开盘可以走掉70%的货;但在2023年,新房开盘平均去化率已经大幅度下降到48%。

48%意味着什么了?

即新房推盘,几乎有一半在当年是卖不掉的。

其二、眼下二手房正在快速分流、抢夺新房的“蛋糕”。

政府管不了二手房降价,所以只能限制新房不准明降。

这样新房就吃亏了。

因为二手房已大幅下降后,新房不能顺势合理降价,就势必会导致新房价差优势变为价高劣势,新房销量进一步急跌大跌。因为下行市场,刚需消费者对总价、单价过于敏感。

一方面二手房以价换量,持续降价,越来越有价格优势,而且很多二手房地段区位比新房更好,所以最终导致二手房销售攀升。

以深圳为例,深圳23年二手房成交同比爆增51%,整体超一手房。

而2024一季度深圳二手房和新房成交占比是100:53,二手房成交量几乎是新房的2倍。

全国看,2023年二手房成交占比一年就提升了10个百分点,占比40%左右。

所以眼下当务之急是得允许房企大幅降价,这样才能去库存、提销量,促进房地产“投资、开工、销售”大循环,因为相对二手房,新房更能拉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发展。

经过一季度百强销售下滑49%后,房地产是继续下行,还是就此稳住?

眼下,到了关键时刻!


自贡买房交流群-94群(336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