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再来上点儿更直接的干货。
通过简单的公式,告诉计划买房的朋友们:
买多少钱、什么样的房才是合理的,
能尽可能避免遭受,还不出贷款、房价暴跌等煎熬。
1
据我所知,有一部分“财大气粗”的朋友,
买房时,会优先看楼盘好坏。
然后再看自己的收入,是不是「有可能」覆盖贷款。
进而开启,省吃俭用还房贷的苦行僧生活。
比如烂尾受害者,亮亮丽君夫妇。
这套房价单边上行时期,遗留下的“糟粕”,
在当下,是万万不能采用的。
哪怕大家想买的,是香港、北京、上海的房。
因为它就好比是,取了历次模考中的最高分,
再把对应院校,填作了保底志愿。
最后极大概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…
随着房子的投资属性,不停被弱化。
正确的买房顺序,必然是先定预算,再找房源。
而具体预算,是与当地房价毫无关系的。
它只和我们的资产,收入有关。
重要的事再说一遍,
买房预算,只和我们的资产,收入有关。
因为购置不动产,是服务于我们的资产配置,
而不是人生的一项分配任务。
根据国际惯例,合理的房价收入比不应超6。
房子的总价,需要低于当地家庭收入的6倍。
低于这个数,买房对生活的压力,才是可以接受的。
2
大家在具体使用这个计算公式时,
把当地家庭收入,改为自己家庭的收入即可。
也就是说,买房预算 = 家庭收入 × 6
理由很简单,我国地大物博、人口众多,
优胜劣汰的规则下,有着很强的流动性。
说到底,买房是为了改善,我们自己的生活。
不用总是把它上升到,过于苦大仇深的高度。
订好了预算,再给大家一个贷款方案。
同样以我们自身出发,应该借多少钱,
和当地LPR加减点、公积金额度没关系。
贷款金额,只和我们的现金流相关。
每月房贷还款额,最好≤月总收入的35%。
综合预算和贷款策略,
我再举个实际的例子,大家可能更有实感。
假设小A家在郑州生活,
家庭月入2万,年底双薪。
那么他们的买房预算就是:
2 × 13 × 6 = 156万元。
每个月合理的还贷金额是:
20000 × 35% = 7000元
如果小夫妻决定,不向另外4个钱包伸手。
那么可以用一年收入、26万上车,
将公积金额度贷满,再借30万商贷,
在接下来20年里,每月还7000块。
要是有点底子,也可以首付56万,
把100万公积金贷满,7000块还14年解决。
大家觉得,这样看下来,买房是不是还能接受呢?
3
如果大家要买的是,香港、北京、上海的房,
那预算和贷款公式,可能都要改一下。
国际性都市的不动产价值,是有显著溢价的。
我收集了同级城市的,最新房价收入比,
大家可以比较、参考一下。
香港29.16、北京31.97、上海40.9
当然,这些城市能赚到的收入,也更有想象力。
同样举个例子吧。
假设小A家月入3.5万,年包共50万。
如果参考东京的房价收入比,那么买房预算就是:
50 × 14 = 700万
(这也是目前上海市区的平均房价水平。)
这个价能在中环附近,买套小新房啦。
但是当算起后续还款时,残酷的现实出现了。
就算四个钱包各出100、共400万巨款。
接下来的20年里,小A家依旧需要,
消耗每月现金流的47.7%还房贷。
如果没被毕业、工资上涨的话,压力会逐渐减小
当然,他们也可选择×6,调低预算。
但上海300万的房子,真的也保值吗?
更别谈居住条件,会有多恶劣了…
核心城市岗位、机会更多、优质不动产升值空间大,
这些大道理谁都知道。
- 自贡楼盘,自贡买房,自贡房产网